每次出门旅行,不管J人还是P人都要或多或少做做旅游攻略,看看去哪儿玩、玩什么,可是规划行程既繁琐又耗时。
打开多个App、看帖子、翻评论、查天气、算时间、看交通……一趟自由行攻略下来,不亚于写一篇毕业论文。
随着AI时代的到来,全球越来越多的旅游平台开始开发自己的AI助手,用户输入时间、地点、预算、偏好,几秒钟后,AI助手就能生成一份详细日程,甚至连交通方式和特色餐厅都一并安排好了。
但问题也随之而来:AI做的旅游攻略真的靠谱吗?
全球游客对AI有兴趣但不信任
全球最大的酒店及住宿在线预订平台Booking.com缤客近日发布《全球AI态度报告》。这项覆盖全球33个市场、超过37,000名受访者的大型调研,深入探讨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和旅行中应用的看法,以及他们的信任程度与期待。
报告指出,尽管全球用户普遍对AI抱有极高兴趣,但“信任”仍是待解的难题。人们对AI旅游应用正呈现“热情高涨+理性审慎”并存的复杂心态。
中国受访者对AI的热情位居全球首位:100%的受访者对AI感到期待,99%希望使用AI规划旅行。
然而,仅有13%的中国消费者完全信任AI,大多数人(84%)对其潜在影响至少存在一项顾虑,仅21%愿意交由AI独立决策。
这一态度在全球范围也具代表性:62%的全球受访者已在行程规划阶段使用AI,61%在旅途中用过AI工具,但仅有6%完全信任AI生成的信息。
也就是说,AI已成为主流工具,但尚未建立“无条件信赖”的地位。
AI旅行应用的优势与短板
不得不承认,AI很擅长做“整合类”的工作。以中国游客的使用场景为例:
• 行程规划阶段
- 研究目的地信息及最佳游览时间(47%);
- 寻找当地体验或文化活动(51%);
- 获取餐厅推荐(50%)。
• 旅行过程中
- 最常被用于翻译(54%);
- 目的地活动推荐(50%);
- 餐厅推荐(52%);
- 在陌生地点或交通系统中导航(51%)。
• 旅行结束后
- 46%的受访者提到,AI的主要应用场景是编辑照片。
在这些功能上,AI的效率与便捷性表现亮眼:它能快速分析大数据、跨平台抓取信息,并以逻辑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。
更重要的是,它“永不疲倦”,随时待命,比起旅行社客服或达人博主更可靠也更即时。
调查显示,中国旅客对AI助手的信任度(51%)已超越了旅行博主(42%)和社交媒体达人(31%)。AI正在成为新一代“电子导游”。
然而,AI目前仍有显著短板:如推荐内容可能“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不可行”。
对此,笔者在交流会上提问到:“中国也有很多旅行平台推出AI工具,但AI给出的旅行攻略会让我在一天时间内去到三个相距很远的目的地,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,那么Booking.com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?”
(左:霍岚睿,右:Adrienne Enggist)
Booking.com产品、顾客体验与平台高级总监 Adrienne Enggist指出:“虽然AI在生成旅游行程方面能力不断提升,但现实中的旅行规划仍复杂多变,难以靠‘一键生成’完美实现。Booking.com并不直接使用AI模型输出结果,而是通过事实核查、人工评估、安全护栏和反馈机制等手段层层筛查,确保推荐信息真实、合理、可执行。”
Booking.com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霍岚睿(Laura Houldsworth)进一步总结道,“AI旅游规划是一个复杂但持续演进的过程。个性化不能只是‘看起来个性化’,而必须真正与用户需求匹配。同时,“责任”与“创新”的平衡,也是我们能否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。”
过去十年间,Booking.com 一直在后台稳步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。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,平台得以更精准地为用户推荐住宿选项,为旅游消费提供了初步的个性化体验。但生成式 AI 的兴起,让这种体验有了质的飞跃。
2023年6月,Booking.com 推出「AI 行程规划器」(AI Trip Planner),首次将生成式 AI 引入用户端界面。用户只需像与 ChatGPT 聊天那样输入问题,AI 便能生成一份行程建议,从路线安排到餐厅推荐,一应俱全。
这种变化,也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。过去的搜索通常始于一个明确的目的地和时间,比如“巴黎,两天”;而现在,用户更倾向于表达一种模糊的需求——“我想找个浪漫的度假地”,或是“我有两个孩子,想去海边,但不要太拥挤”。从关键词输入到自然语言对话,用户与平台的互动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。
在这样的转变中,Booking.com 的角色也悄然发生了位移。从以往旅游消费末端的“预订工具”,逐渐成为旅行决策起点的“灵感引导者”。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关系,正从简单的服务提供者,转向一种建立在理解与陪伴之上的伙伴关系。
上月底,Booking.com的母公司Booking Holdings公布了最新的第二季度财报:Q2营收同比增长16%,至68亿美元,好于市场预期的65.5亿美元。对于这家早已发展成为全球旅游龙头的酒店及住宿在线预订平台,主动拥抱并借助AI科技的力量,是其未来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战略。
从全球市场版图来看,亚洲市场消费力量蓬勃壮大,该地区消费者对新型科技和数字化工具的认可度也极高,这一市场区域日渐成为Booking的重点增长市场。
Booking Holdings集团首席执行官Glenn Fogel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,第二季度的强劲表现得益于欧洲和亚洲市场的增长。“尤其是亚洲地区,增长势头良好,增幅达到了两位数水平。”
发展空间依然巨大
如今,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积极投资、开发并部署人工智能解决方案。
斯坦福大学的数据显示,2024年,美国私营部门对AI的投资总额已高达1091亿美元。
研究还指出,生成式AI在商业领域的发展尤为迅猛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。
这一趋势对旅游行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。生成式AI与代理型AI(Agentic AI)技术的融合,有望为旅行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速度、精准度与个性化体验。
与此同时,旅客也对AI赋能的旅行方式充满期待。他们相信,AI能够根据个人偏好量身定制行程,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探索兴趣所在,例如实现更具责任感的可持续旅行等目标。
根据Booking.com的调研数据,多数旅客已在旅行中使用AI:
• 62% 用于规划或预订行程
• 61% 在旅行过程中使用
• 31% 用于搜索并预订航班
• 30% 用于预订住宿
• 28% 通过自动化方式节省旅程安排时间
正如OpenAI 全球前沿部署工程负责人Colin Jarvis所说,旅游是人工智能大规模创造实际价值的最直观体现之一。当技术真正契合现实需求,广泛应用也就顺理成章。而旅游,正是用户意愿强烈、需求复杂、期待值又极高的理想结合点。
Booking.com 的高管们对生成式 AI 在重塑旅行搜索和规划方式中的角色持乐观态度,并认为大型语言模型(LLMs)有望帮助平台实现流量来源多元化。
在母公司 Booking Holdings 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后的投资者会议上,CEO Glenn Fogel 表示,大型语言模型正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旅行灵感和信息的关键工具。
他说:“我们知道,现在有数以亿计的人在使用各种大型语言模型进行研究和提问。其中一个非常热门的用途,就是获取旅行灵感、提升旅行体验,或者寻找下一站应该去哪里。”
与此同时,Booking.com 的 CFO Ewout Steenbergen表示,目前为止 AI 并未对搜索表现产生负面影响,反而展现出强大的潜力,有助于平台在未来拓宽流量来源。
未来,谁在AI应用上获取更多的用户信任,谁就赢得了市场。
捷希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